一段简短有趣的采访视频过后,叶先生分析了当今阅读与写作的现状。而后,便将自己的阅读历程分享给了读者。叶先生在回忆这段岁月时表示,在文革的时代大背景下,自己阅读始于偶然,却成为了一种单纯“偷读”的享受,因父亲被打为右派,家人是不允许他阅读的,但也是因为这样,使他对阅读的欲望更强烈,从阅读世界名著到他的人生启蒙作品《麦田里的守望者》,他都将自己沉浸在文学世界里。叶先生说到:“读书本身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,读书这个过程是非常美好的,我们能够有机会阅读,这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!希望你们能够在大学这‘音乐厅’中,享受阅读的美好,而不是像视频中火车站的过客,匆匆忙忙”。关于阅读,叶先生始终强调阅读就是阅读,没有功利,是自由的,是美好的。
接着,谈及第二个关键词“写作”,叶先生表示和阅读几乎一样源于偶然,大学时期偶然进入文学院,偶然跟风写作,并且小有成就。但他说那时的他并不能算是作家,使他真正成为作家的转折点是五年期间一篇小说都发不了,连续被退稿的那段磨难的经历,也正是这段经历使他热爱上了写作。写作最重要的是你要去写,而不是考虑是否够格去写,写作同样是无功利化的,是自我享受的过程。
活动最后,叶先生针对读者们的提问,耐心地给出了回答和建议。就读者提出的“关于我们图书馆大厅背景墙标语‘改变从阅读开始’怎么看”他回复,“首先,阅读改变的是我们自己,且人生自由不容易,但阅读是难得的自由,做人要有想读就读的自信,学会享受阅读的美。”当读者问及写作方法时,叶先生也是倾囊相授“写作就是开始写”这一药方。他表示,正如其父所说,“写作就是把思想的火花用文字固定下来”。整场活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愉悦,在场的读者感受到了叶兆言先生的幽默与博学,许多参与者表示受益匪浅。
叶兆言,南京作家。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,1986年获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;上世纪80年代,与余华、苏童等一起作为“先锋派”文学代表登上文坛。主要作品有八卷本《叶兆言中篇小说系列》,三卷本《叶兆言短篇小说编年》,长篇小说《一九三七年的爱情》、《花煞》、《别人的爱情》、《没有玻璃的花房》、《我们的心多么顽固》、《很久以来》、《刻骨铭心》,散文集《流浪之夜》、《旧影秦淮》、《叶兆言绝妙小品文》、《叶兆言散文》、《杂花生树》《陈年旧事》等。
(新余学院图书馆图书馆 王世娟供稿)